《山西省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20)》發布
發布日期:2021-03-10 信息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打印】 分享到:
日前,山西省工商聯發布《山西省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從履行經濟責任、員工責任、環境責任、消費者責任、公平運營責任、社區責任和管理責任管理7個維度,對山西省11個市、18個行業、1057家不同類型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情況進行了提煉總結。
《報告》顯示,山西省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實踐領域不斷拓展且呈快速發展態勢,履責績效水平整體向好、成效顯著,呈現社會責任認知較為全面,精準扶貧行動成為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載體,社會責任實踐聚焦黨委政府中心工作,黨建引領企業社會責任建設4大亮點;體現出民營經濟規模持續擴大,高質量發展勢頭向好,綠色發展理念更加深入,傳承晉商精神堅定不移,和諧勞動關系持續深化,支持公益慈善事業熱情高漲,社會責任建設深入推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成效顯著等特點;《報告》同時指出,山西省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也面臨著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新壓力。
八大特點體現山西民企社會責任建設成績
此次發布的《報告》,依據全國工商聯《民營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和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標準《民營企業社會責任評價規范》,對參與山西省2019年度民營企業社會責任調研的企業相關數據(個別數據延伸至2017、2018和2020年度)進行系統性對標評價?!秷蟾妗酚行д{查樣本從2018年的599家增至1057家,樣本分布相對比較廣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秷蟾妗愤€收錄了亞寶藥業等18家履行社會責任成效顯著的好企業和好模式,介紹了建邦集團等33家企業各具特色的履責經驗做法。
《報告》分析認為,山西民營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中表現出八個特點:
民營經濟規模持續擴大。2019年度山西省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8333.8億元,占GDP比重48.9%,實現增長8.5%,高于該省GDP增速1.8個百分點;有6個市的民營經濟占GDP比重高于該省平均水平;上繳稅收1855.7億元,占該省稅收收入的59.6%。全省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達240.14萬戶,同比增長10%以上,貢獻日益突出。山西省750家民營企業開展了創新活動,占比達71.0%;236家企業的研發投入占總收入3%以上,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一帶一路"建設中,山西民營企業的建設投資主要集中在亞洲,其中,產品或服務貿易占比最高(53.6%),遵守東道國法律法規、市場規則、勞工政策的占比60.0%,注重當地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占比40.0%,共享發展成果已成為民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共識。
高質量發展勢頭向好。50%以上的企業建立了服務質量標準、質量檢測體系,進行標準化、規范化生產;40%以上的企業構建了產品質量監管機制;25.8%的企業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質量意識濃厚。38家企業取得66個中國馳名商標,159家企業取得284個山西省名牌等榮譽,156家企業參與制定國際、國內、行業、團體等各類標準,成為標準創新的重要力量,品牌成效凸顯。60.0%的企業建立企業層面的內控體系,56.7%的企業通過合法且公開的方式獲取客戶信息,全省民營企業在信息保護與隱私方面形成較全面的認知和基礎性舉措,信息保護與時俱進。
綠色發展理念更加深入。41.9%的企業建立了環保培訓制度,40.9%的企業倡導并參與公共環境治理,131家企業通過ISO14000環境體系認證;53.4%的企業采用節能、環保原材料,48.2%的企業開展清潔生產、打造循環經濟,8.6%的企業搬遷進入工業園區;同時,42.8%的企業采取綠色辦公、建筑物節能的措施,37.7%的致力提高原材料綜合利用率,34.2%的對廢舊產品進行綜合再利用。這表體現出,山西民營企業環保責任意識不斷增強,環保管理力度不斷加大,從源頭治理污染、確保綠色生產的決心。
傳承晉商精神堅定不移。79.1%的民營企業建立健全了企業信用制度,74.8%的民營企業制定了員工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誠信經營理念已內化為全省民營企業的自覺行動;75.2%的企業采取培訓、講座等措施提升員工知識產權保護意識,65.8%的建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46.2%的建立知識產權保護激勵機制,知識產權意識顯著提升;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社會責任理念和領域向外拓展,76.0%的企業公開采購信息、誠信履約,61.1%的通過保持、增加訂單或提供長期合同的方式鼓勵供應商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和諧勞動關系持續深化。2019年,山西民營經濟就業人數占該省就業總人數的77%左右。其中民營企業、個體經濟組織通過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累計提供就業崗位100.94萬個,占全部崗位信息的95.0%,充分發揮了就業主渠道作用。在灌溉員工責任中,56.4%的企業建立完善的工資增長機制,46.3%的企業建立內部溝通申訴渠道,37.0%的企業與員工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28.3%和10.4%的企業分別配備勞動關系協調專員和協調師;60%以上的企業通過提供體檢、安全教育以及勞保設施和用品來保障員工的健康與安全,11.6%的企業開展員工心理援助計劃,同比提升6.7%;62%的企業建立了輪崗、交流、外派制度,15.9%的企業建立專門的培訓系統,較上年提高4.9%。這些舉措,充分提升了員工權益保障成效。
支持公益慈善事業熱情高漲。73.2%的企業積極支持公益慈善事業,39.5%的將善款捐贈給民政部門認定的慈善組織,22.2%的將善款捐贈給民間公益組織,36.4%的企業負責人在企業基金會或公益項目行動中擔任負責人?!秷蟾妗氛J為,山西省民營企業開展公益慈善活動的計劃性和目標性日益提升,通過打造公益品牌等舉措應對社會差異化需求,促進公益慈善專業化。
社會責任建設深入推進。主要體現出突出黨建引領,不斷豐富責任內涵,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等特性。此次調研樣本中,有526家企業成立了黨組織,其中486家企業為黨組織提供專門的場地及經費支持,88.7%的企業認為黨建工作起到引導企業依法經營健康發展的作用,63.7%的企業黨組織在推進企業社會責任體系建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90%以上的企業認為履行社會責任應包括守法經營、誠實守信,70%以上的企業認為還包括保護環境、關愛員工、支持公益事業等,全省民營企業對企業社會責任七大核心議題認識較為完整。同時,越來越多民營企業將社會責任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23.9%的企業將社會責任理念融入運營管理和活動中,22.6%的企業營造并培育履行社會責任的環境和文化,19.7%的企業已將社會責任理念在公司的戰略、目標和指標中體現出來。
民營企業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成效顯著。據不完全統計,山西共有4510家民營企業(商會)、個體工商戶捐款捐物超過5.51億元;1名企業家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民營經濟先進個人,22家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和13家商會組織受到全國工商聯通報表揚。
《報告》認為,總的來看,山西民營企業家充分發揚晉商精神和企業家精神,帶領企業履行經濟責任、法律責任、社會責任、道德責任的實踐不斷深化,成效顯著。
多措并舉放大亮點應對挑戰
《報告》同時指出,山西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八個特點,表明山西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履責具有4個獨特性。
一是社會責任認知較為全面,民營企業對社會責任七大核心議題認可度超過七成,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這與山西省工商聯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視密切相關。早在2013年,山西省工商聯就在全省民營企業中推行社會責任報告制度,陽曲縣工商聯在全國縣級工商聯中堅持6年編制社會責任報告匯編。在山西省工商聯系統的多年引導推動下,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深入理解社會責任并轉化為具體實踐,在促進自身發展的同時,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有效結合。
二是精準扶貧行動成為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載體。截至2020年12月底,山西省2598家民營企業投資42.9億元,實施幫扶項目10243個,幫扶6316個村的48.04萬貧困人口。山西省工商聯以"千企幫千村一精準到戶"扶貧行動為平臺,從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戰略高度,引導民營企業開展社會責任的探索與實踐,從而實現全省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的快速發展。
三是社會責任實踐聚焦國家戰略。山西民營企業將社會責任的目標聚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議題上來,主動利用企業在專業領域的優勢資源,探尋解決社會問題的新路徑,黨和國家提出的一系列時代議題,成為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的重點。
四是黨建引領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山西多數民營企業建立有黨組織,社會責任就是企業的軟實力已成為山西民營企業的普遍共識。
《報告》在實地調研和分析研判的基礎上,也進一步指出,當前民營經濟領域勞動關系的主體及其利益訴求越來越多元化,加之國際、國內復雜的發展環境,民營企業生存壓力變大,數據顯示,2019年山西民營企業員工責任指數得分下降幅度最大,達5.6分,山西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面臨著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新挑戰。
對此,山西省工商聯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通過強化黨建引領確保企業社會責任建設的正確方向,發揮工商聯引領推動和平臺搭建的優勢,抓好企業社會責任培訓,發揮商會促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作用,營造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良好氛圍等舉措,不斷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建設水平,促進民營經濟人士隊伍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