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擔時代使命 創新探求路徑
發布日期:2021-09-27 信息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打印】 分享到:
奧盛集團董事長湯亮:變字當頭 勇闖新路
中國企業在新發展格局下的使命與路徑,是中國企業家要認真思考、并不斷付諸于實踐的一個宏大命題。簡言之,“使命”就是“必須做”,是企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義不容辭的責任;“路徑”就是“怎樣做”,是企業家在多項選擇中,不斷做出正確抉擇的過程。
首先,變字當頭,以變求新,企業發展格局要融入國家新發展格局。走進新時代的中國企業,當下正處于為國家新發展格局“蓄勢發力”的階段。擺在我們面前的,有一大一小的兩種格局:一是國家有國家的新發展格局,這是大格局;一是企業有企業的新發展格局,這是小格局。這兩種發展格局雖然有大小之分,卻是互相兼容、互促互進的。作為企業家,首先要記住的是一條鐵律,也是一條規矩,那就是大格局要管小格局,小格局要主動服務于大格局。中國企業面臨的市場挑戰在變,面臨的市場機遇在變,企業承擔的使命也在變,特別是實體企業,更要細細領會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出臺的一系列宏觀經濟政策,變字當頭,緊緊跟上,勇闖新路。
中國制造業企業,新發展格局的抓手是什么呢?我認為有四點。一是企業要堅持優先發展的原則,在發展生產上闖出新路,企業就能適應新時代、新形勢,掌握市場的主動權。二是企業要堅持創新驅動,要敏銳地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加速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三是企業要堅持綠色發展,加速淘汰落后產能,加快綠色低碳的轉型。四是企業要堅持高科技“落地”的行動導向,經濟實體的企業,要看清未來大勢,擼起袖子,甩開膀子,追求健康的經濟效益。
企業“變字當頭,以變求新”的最大障礙是企業團隊的認知“天花板”。只有征服自己頭腦中的目光短視、得過且過的心理障礙,企業才能煥發出“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面貌,擁抱并融入新時代的新發展格局。
其次,我們要承擔使命,敢于亮劍,肩負起繁榮新時代經濟的重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的同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在加速演進,大到國家,小到企業,面臨的風險挑戰,一樣在明顯增多。
在新時代新征途中,中國企業特別是制造業企業并不好過。我們要勇敢地承擔起我們這一代企業家的歷史使命,在發展企業經濟上,決不打退堂鼓,敢于做開路先鋒,自覺把企業的前途與民族的使命捆綁在一起。
再次,要瞄準未來市場,科技創新落在實處,是中國企業進步的必然路徑。我認為,最能催生出先進生產力能量的路徑,就是科技創新之路,特別是中國制造業在實現“雙碳”目標上,面臨的挑戰是巨大的。在工業化時代,企業的生產擴容與碳排放強度的增加,往往是捆綁在一起的。要逆轉這個現象,就一定要依靠科技創新。我認為,留給企業轉型升級和結構性調整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不能錯過寶貴的時間窗口,這才是真正的時代大考。
360公司董事長兼CEO周鴻祎:堅持系統觀念 切實守牢安全底線
在參會的路上,我學習了山東省數字強省建設工作會上的講話摘要,很受啟發,其中兩點印象特別深刻。一是精準指出了數字建設中“小、散、亂”的問題,將堅持系統觀念放在了工作原則的第一位。二是強調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加快實現數據安全的新突破,做好網絡安全、信息安全、數字基礎設施安全各項工作,切實守牢安全底線。
數字化在帶來巨大新發展動力同時,帶來了安全環境的巨大變化。我認為數字化有三個特征。一是一切皆可編程、萬物均要互聯、大數據驅動業務,其本質是軟件重新定義整個世界。一切皆可編程,意味著軟件里的漏洞無處不在,沒有攻不破的網絡;二是萬物均要互聯,意味著在原來虛擬世界的攻擊,將有可能轉化為物理世界的傷害,企業上云、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物聯網的普及帶來網絡邊界的模糊,網絡架構重塑,傳統隔離網絡的解決方法已經失效;三是大數據驅動業務,意味著數據安全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數據成為新的攻擊對象,直接攻擊大數據將導致業務系統的停擺。
360集團從事網絡安全業務10多年,面對今天新的形勢和挑戰,最突出的感受就是,傳統網絡安全在解決思路和方式方法上存在的“小、散、亂”,缺乏完整體系,既不能做到各個單位間的協同聯防,也不能應對數字化進程中復雜安全問題。我們需要與時俱進,以新戰法為指導,用系統化、體系化建設的思想,將安全體系與數字體系融合、攻防能力與管控能力融合,構建真正面向數字化的新一代安全能力框架,形成面向數字化轉型的新的安全能力。
目前,360集團花費15年,投資超過200億元,打造了一套以安全大腦為核心的安全能力框架。這套框架最大的價值是幫助城市、重點行業和企業、關鍵基礎設施等產生自身安全能力,通過建立城市級、行業級、大型企業級安全大腦、基礎設施體系、安全運營體系,為城市政府部門、企業和市民提供水、電、氣一樣的網絡安全基礎賦能服務,整體性提升網絡安全水平,并且帶動區域網絡安全生態匯聚、產業匯聚、價值匯聚。在這套安全能力框架的支撐下,能夠擴展支撐數字城市的各種數字化場景,包括智慧交通、智慧社區、智慧能源等,也能很好的賦能具有多層次、龐大分支機構的大型國有企業等,為數字城市、數字企業形成一套可運營、可成長、可輸出的安全方案。
小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張興海:踐行“雙碳”目標 轉型智能電動汽車
能源革命和科技革命是可持續發展大勢所趨,汽車企業應乘勢而為加快低碳轉型步伐。
首先,汽車電動化轉型是國家低碳系統工程的關鍵突破口。能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石,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同時能源消耗的數量和結構也是影響環境保護的決定性因素。站在更高層面審視,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其實就是不斷挖掘新型優質能源和應用先進能源技術的過程。達成“雙碳”目標是一個高度復雜的國家系統工程,而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制造業的集大成者,其電動化轉型不僅僅是汽車產品的調整和汽車產業自身的改變,直接影響“雙碳”目標的有效落地,更是為低碳經濟轉型和能源體系重構提供重要的驅動力,是整個國家低碳系統工程的關鍵突破口。
其次,新一輪科技革命,正驅動汽車產業發生前所未有的全面重構。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有關技術加速融合,汽車產業正在進行全面重構?,F在,我們需要重新認識汽車產業轉型發展的戰略價值。從技術維度看,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成為發展方向,汽車作為諸多高新科技集成創新與應用的載體作用更加凸顯;從產品維度看,以硬件為主的機械產品正在向以軟件為主的智能產品快速演進;從產業維度看,汽車產業邊界正在不斷擴展且漸趨模糊,跨界成為常態、融合成為必然;從社會維度看,未來汽車作為靈活的移動工具、關鍵的互聯樞紐、重要的智能終端和綠色的儲能供能裝置,將與智能交通、智慧城市以及智慧能源系統融為一體。
鑒于此,需要對汽車產業進行全面變革和系統創新。本輪汽車產業重構是一次多元、交融、突變的顛覆性革命,涉及到更多領域的全新能力和優勢資源。唯有從社會和產業生態的角度出發,進行全面變革和系統創新,汽車產業才能肩負起在未來智能社會建設中應有的重要使命。
當前形勢下,傳統汽車轉型新能源,發力智能電動汽車是傳統制造業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戰略機遇、向綠色制造及智能制造轉型的龍頭、抓手和載體。
在踐行“雙碳”目標、推進低碳轉型方面,小康集團5年前開始布局并投入,也取得了比較明顯的實效。形成了核心技術,并與ICT領先企業跨界融合推出“華為智選”車型。
總之,汽車行業正經歷從汽車代替馬車以來百年未有的大變局,能源革命和科技革命正在顛覆傳統汽車產業。識變應變,化大趨勢為大機遇,轉型智能電動汽車是汽車企業踐行“雙碳”目標的切實路徑,是車企的發展的新機會、新挑戰。
德龍集團董事長、新天鋼集團董事長丁立國:打造企業自身硬實力和內在軟文化
綠色、低碳轉型是當前發展的方向?;仡櫟慢埣瘓F20年發展過程,一直與“綠色”息息相關。我們始終以打造世界級潔凈鋼廠、行業內永久性標桿企業為目標,盡社會責任,創綠色財富,瞄準世界一流標準,堅持環保投入不計成本、不設上限。
從當年環保風暴險被拆除,到如今被評為國家首批綠色工廠、國家環保A類企業、首家在生產鋼企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我們將傳統印象中鋼鐵廠的傻大黑粗臟亂差變為環境優美的公園。近十年中,僅德龍鋼鐵一家實體投入55億元。在天津,混改后新成立的新天鋼集團僅兩年時間,按照環保A類企業高標準要求,投入50多億元開展節能低碳治理項目200余項。
德龍集團和新天鋼根據企業自身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提出了“低碳發展,高效節能,打造鋼鐵行業低碳冶煉標桿”的生態理念,超低排放水平遠優于國家最嚴環保標準,全面推進建設“氫運輸”“氫冶金”低碳示范鋼廠。唐山德龍廠內生態園、生態溫室和鳥類棲息地,已成為當地自然觀測、保護、科研、科普的新景觀。
德龍集團始終致力于推動先進鋼鐵冶煉技術和裝備走出去,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鋼鐵事業。在印尼蘇拉威西省建設700萬噸產能,已投產500萬噸,200萬噸在建。同時規劃加里曼丹2000萬噸生產基地。
2012年至今,德龍集團在環保上投入55億元,如此大的環保投入必定會造成本上漲。為了保證可持續發展,保證盈利,德龍在企業管理方面作精細化管理,使得成本降低,產品質量提升,通過技術改造、創新,使噸鋼利潤在行業中名列前茅;強化企業黨建,打造非公黨建標桿,得到中組部肯定;以“用行動見證理念,用生命體驗經典”為綱領,秉持“黨建、綠色、創新、精益、智慧、幸?!绷蟀l展理念,打造健康企業。
在參與渤鋼系企業混改中,我們克服了融合沖突、歷史遺留、新冠肺炎疫情、市場跌宕等諸多困難。我們不僅實現了混改實質性落地,而且經營業績取得了歷史性突破,企業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旄闹?,我們深刻的認識到,真正阻礙企業發展的問題是機制問題,機制不改,病灶必然不除。為了讓企業迅速走上正軌,我們將民營企業靈活的市場經營機制、現代的企業管理機制同國有企業黨建有機融合,營造整個集團的共同價值觀,混改后成立的新天鋼集團捋順公司結構,并通過短短幾個月時間,將企業實現扭虧為盈,實現股東分紅。
未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企業仍然面臨巨大挑戰。我們將打造企業自身硬實力和內在軟文化,引入良性金融資本,切實促進企業和市場可持續發展。
物美集團創始人、多點Dmall董事長張文中:數字化要徹底回歸商業本質
物美在數字化技術的支持下,發展得非???。物美以數字化技術為基礎,盡管遇到疫情挑戰,業績依然蒸蒸日上。我們必須非常清楚地認識到,數字化、智能化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傳統的流通產業在數字化的支持下會進行全面的轉型升級再造,今后在數字化的支持下,在流通領域的很多創業會變得簡單容易。
我兩次創業都與信息化、數字化緊密相關。上個世紀90年代,我從斯坦福大學留學回國后開發了IT系統,為零售企業信息化提供技術支持,為了驗證系統的有效性而開辦了超市,第一年銷售額就超過了1.8億元。以信息化系統支持運營的超市效率高、業績好。如今物美經過多年發展,在數字化技術的支持下,并購了世界500強企業麥德龍、百安居在中國的業務,成功進行對重慶商社的混改。
我認為,物美成長為年銷售千億元規模的企業,最核心的就是以數字化作為支持。2015年,我二次創業,創辦了多點Dmall,用數字化的理論、技術、方法,對流通產業進行全面解構重構,建立了一套基于云端的系統,支持流通企業的全面數字化轉型升級。
我認為,數字化就是要徹底的回歸商業本質。中國經濟和商業的繁榮發展離不開實體零售,老百姓的生活離不開數字化之后的實體店。只有擁抱數字化,徹底地回歸商業本質,才有可能真正有效、快速、全面地解決問題。
數字化賦能的零售企業在疫情中能顯現出更強的生命力。新冠肺炎疫情下,物美、多點Dmall做到了“面對生命、唯有良心”,以數字化的方式,鋪設了4000多個社區抗疫提貨站,以線上下單、集中配送,解決了封閉小區消費者的需求。與此同時,以數字化為基礎,可以提升食品安全,麥德龍數字化高標準冷鏈,滿足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更高需求。
鵬飛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鄭鵬:新舊動能轉化需要創新技術支撐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作為實體經濟從業者,我感到倍感振奮,信心滿滿。鵬飛集團經過28年的發展,目前擁有總資產600多億,煤礦18座,焦炭生產能力600萬噸,另外還有100萬噸的化工生產能源。
“十四五”期間,鵬飛集團就瞄準“雙碳”目標,綜合山西焦爐煤氣富集和自身產業鏈優勢,與山西綜改區、山西省呂梁市孝義市人民政府、山西孝義經濟開發區、以及日本、韓國、美國、德國等國許多國際知名企業和國內主流能源企業對接,投資200億元,打造千億以上產值、全產業鏈氫能項目—鵬灣氫港氫能產業園,圍繞制氫、儲氫、應用,以及高端裝備制造等發力,將制氫加氫站和氫能重卡率先在山西推動起來。
高質量發展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我們達成一次全方位的高質量轉型。而這要求我們必須轉換生產、生活、操作等一系列流程。這個過程就是不斷的新舊動能轉換。
過去,我們在煉焦的過程中,煤和人是看不清的,人和煤的顏色都是黑的?,F在我們的焦炭企業有了新變化,焦化產業的干部職工穿上了白襯衣,焦化廠附近的環境也有了改善,實現了葉綠、花開、鳥鳴、水清和空氣清新。
新舊動能首先就是要完成轉換,每一次轉換都是一次革新。我認為,在當下,誰掌握了先進的技術,誰掌握了先進的工藝,誰第一個走在前頭,那么誰的企業就會變得更強,誰的企業就會變得更大。
新舊動能轉化助力高質量發展也一樣,核心是創新。只有新舊動能轉換,不斷創新,率先掌握了先進的技術,才會走得更好、走得更強!
(第四屆中國企業論壇上部分民營企業家演講摘編)